數(shù)九寒天,出門分分鐘就被凍個透心涼。這個時候多希望自己能多點兒脂肪來抗寒啊!
肉肉肉!天越冷,內(nèi)心對吃肉的渴望越強烈。想保暖解饞,又想健康減肥,紅肉白肉到底吃哪個更好呢?
紅肉和白肉是營養(yǎng)學科中的名詞,它代表哺乳動物和非哺乳動物的肉。紅肉指肉類在烹飪之前,顏色呈紅色的肉,多見于哺乳動物,如豬、牛、羊、馬等,不包括它們的肥肉。白肉指肉類在烹飪之前,顏色呈現(xiàn)不鮮艷的肉,如禽類、魚蝦類肉等。那么,為什么肉類有紅、白之分呢?這與肉中的肌紅蛋白有直接的關(guān)系。
紅肉
肌紅蛋白是一種血色素球蛋白蛋白質(zhì),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細胞內(nèi),具有與氧結(jié)合的能力,并可以發(fā)生可逆反應。肌紅蛋白共有脫氧肌紅蛋白、氧合肌紅蛋白、高鐵肌紅蛋白這三種形式。其中,脫氧肌紅蛋白具有強烈的與氧氣結(jié)合的能力,結(jié)合后形成的氧合肌紅蛋白具有鮮艷的紅色。也就是說,一種肉類中的肌紅蛋白含量越多,脫氧狀態(tài)下的肌紅蛋白越多,與氧氣結(jié)合程度就越強烈,顏色鮮艷的可能性越大。
哺乳動物和非哺乳動物之間,肌紅蛋白的含量有一定差異。比較有代表性的白肉——家禽(雞、鴨)的肌紅蛋白含量在0.2~1.8mg/g;紅肉中,豬肉的肌紅蛋白含量在0.6~4mg/g,牛肉的肌紅蛋白含量在3~10mg/g。由此,牛肉的顏色最鮮艷,呈深紅色;豬肉次之,呈鮮紅色;雞肉最淺,偏白色。肌紅蛋白含量的差異除了因動物種類的不同而不同,也受同種動物的不同的肌肉部位、運動程度、年齡、性別等因素的影響。顏色不同的肉類,在飲食上有一定的講究。
白肉
一般來說,吃紅肉的人群患病的風險較高,這有一定的科學依據(jù)。紅肉的脂肪含量較高,其脂肪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飽和脂肪酸攝入含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攝入量過多,的確會更易引起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但這并非意味著吃白肉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大快朵頤”了。白肉和紅肉中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只是含量多少有差別,攝入過量白肉會導致吃紅肉的同樣后果。
另一個常識是,白肉比紅肉有營養(yǎng),這也不能一概而論。紅肉中的鐵含量比較豐富,這是白肉不能比擬的,因此應該理性分析自身的營養(yǎng)需求,從而合理進食,充分發(fā)揮各種食材的優(yōu)勢。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劉波 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