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千島湖網 網絡支持:杭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每年正以超過10厘米的速度沉降,截至目前,該市幾乎一半地區(qū)低于海平面。
據BBC報道,8月26日下午,印尼總統(tǒng)佐科·維多多正式宣布遷都計劃,新首都將坐落在東加里曼丹省三馬林達市和巴厘巴板市附近,距離雅加達2000公里,是印尼中部戰(zhàn)略要地,緊鄰新興城市區(qū)。目前,新首都名稱尚未確定。
據估算,遷都計劃將耗資466萬億印尼盧比(約合人民幣2340億元),19%的資金將出自于政府預算,其余則來自“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和私人投資者。
《雅加達郵報》稱,新首都將主要作為印尼的行政中心,而雅加達仍然是印尼的商業(yè)和經濟中心,中央銀行及其他重要商業(yè)機構均不隨政府機構遷移。
地面沉降、擁堵和污染
雅加達地處爪哇島西北海岸,地勢低洼,易受海水侵入。據世界銀行統(tǒng)計,雅加達約有40%位于海平面以下,使得該市極易受到暴雨和洪水等氣候災害影響。
此外,過量開采地下水、城市建設同樣加劇地面沉降。印尼城市居民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雅加達部分地區(qū)可能將被全部淹沒。
此外,交通擁堵是印尼遷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一份全球最擁堵城市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全球1360座城市中,雅加達擁堵排名第12位。而且,雅加達車輛每年停止-啟動次數為33240次,位居世界第一。
印尼國家發(fā)展計劃局數據顯示,僅雅加達地區(qū)的交通擁堵就導致了平均每年100萬億印尼盾的損失。據了解,雅加達人口超過1000萬,還有大量居民生活在雅加達的周邊城鎮(zhèn),都市圈達到了3000萬人口。
但道路規(guī)劃卻沒能跟上人口增長的步伐,直至今年3月末,雅加達終于迎來了第一條地鐵。這不僅是雅加達首條地鐵,也是印尼的首條地鐵。
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地鐵線并不能徹底解決雅加達交通擁堵的問題。雅加達每個工作日大約有140萬人通勤,而開通的首條地鐵線路每天僅能運送約13萬人。
與此同時,嚴重的污染問題也是遷都的重要原因。據報道,流經雅加達的河流中有13條堆滿了生活垃圾,水源基本全被污染。而汽車尾氣、有害氣體排放、焚燒垃圾等加重了雅加達的空氣污染。國際環(huán)保組織“綠色和平”發(fā)布報告,將雅加達列為“東南亞空氣質量最差城市”。
印尼雖被譽為千島之國,但近六成人口都是居住于爪哇島,各島的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全國近60%的GDP來自爪哇島。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直接引發(fā)了貧富差距。據統(tǒng)計,印尼最富有的1%的人口擁有該國49.3%的財富,而超過43%的人每天生活費只有2美元。
首任總統(tǒng)就在考慮遷都
對于遷都,印尼政府進行了長期的準備。
從印尼首屆總統(tǒng)蘇加諾到蘇哈托、蘇西洛都曾提到這個問題。
蘇加諾在1957年就曾指出,雅加達日后將人滿為患,經濟發(fā)展會失去控制。他表示,要把首都遷移到婆羅州的中加里曼丹?。–entral Kalimantan),而且起好了新首都的名字——“帕朗卡拉亞”。但后來,這位總統(tǒng)因政變下臺,遷都計劃被擱置。
蘇哈托接任后,曾提議將首都遷至距雅加達40公里外的西爪哇省。
2010年,時任總統(tǒng)蘇西洛再次提及遷都問題。他曾訪問哈薩克斯坦規(guī)劃完善的新首都阿斯塔納,并設立專案組學習調研。但因受金融危機影響,沒有繼續(xù)這個項目。
維多多上臺后,要求國家發(fā)展規(guī)劃部就遷都問題展開研究。他表示,政府會展開為期3年的選址調研。
《日經亞洲評論》稱,新首都的地理位置相對安全,印尼常見的地震、洪災以及火山爆發(fā)等自然災害在新址較為罕見。
其次,落址處的大片土地為政府所有,開發(fā)過程中不涉及過多的征地、動遷等棘手問題。據《紐約時報》報道,印尼政府目前在該地擁有44萬英畝(約1780.6平方千米)的土地,而且,新都鄰近的城市,已經具備相當程度的基建和物流基礎。
最后,遷移新都可以平衡地區(qū)發(fā)展。新都的設立可以帶動加里曼丹的經濟發(fā)展,或縮小地區(qū)收入差距。
或含巨大隱藏成本
根據規(guī)劃,印尼遷都工程將在2020年至2021年間動工。在2024年左右,即維多多任期結束前,政府機關將陸續(xù)遷入新首都,到時將會有100萬人口遷入新都。
除了物流和后勤挑戰(zhàn)外,新首都還要相應地建設住房、學校等設施安置“新首都人”,工程量大。不少批評人士質疑這項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為遷都耗資巨大。雖然政府將提供19%的資金,但國家負債水平已經很高,且大型政府項目特別容易滋生腐敗。
《印度尼西亞商報》社論指出,遷都不是一件簡單和短期可行的事情??梢钥隙ǖ氖牵?020年的國家預算中,政府沒有撥出上述遷都的預算。
環(huán)保人士擔心此舉將加速加里曼丹省的森林破壞,對猩猩、馬來熊和長鼻猴等保護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構成威脅。
還有分析人士指出,遷都會包含巨大的隱藏成本。從歷史角度看,新首都或需50至150年才能發(fā)展成財政穩(wěn)健的城市。因此,這個自開國以來的宏愿能否為印尼帶來新希望(19.12 +6.16%,診股),目前仍言之過早。
延伸閱讀
現代國家遷都圖鑒
美國首都曾從紐約遷移至費城,最后定于華盛頓。1873年美國立國之初,國會暫定紐約為首都。出于安全性和平衡南北方利益的考慮,國會決定費城為臨時首都,同時授權時任總統(tǒng)華盛頓另行選址。1800年,美國首都自費城遷至華盛頓市。
巴西在18世紀因為經濟原因而將首都定在里約熱內盧,但由于山谷地勢不利城市擴展以及所處位置容易成為海上攻擊的目標,該國在1961年將首都遷至內陸城市巴西利亞。遷都后,巴西利亞發(fā)展迅速,很好地發(fā)揮了作為首都的城市職能,而里約也并未因遷都而出現衰落,因此巴西的遷都被視為一個成功的范例。
印度經歷了從加爾各答遷移至德里,再遷至新德里的歷程。1912年,印度政府遷至西北部古都德里。處于保護古都文化遺產的原因,印度從1911年開始建造新德里,并在1950年正式成為印度的首都。
1991年,尼日利亞首都從海港城市拉各斯遷都至更靠近中心位置的阿布賈。拉各斯作為尼日利亞最大城市,人口擁擠,且偏居國家南部。此外,拉各斯靠近動蕩不安的尼日爾河三角洲,各派政治勢力斗爭激烈。因此,尼日利亞最終遷都到位于國家中部的阿布賈。
1998年,時任哈薩克斯坦總統(tǒng)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將首都從阿拉木圖遷至阿克莫拉(后更名為阿斯塔納,2019年更名為努爾蘇丹)。當時,阿克莫拉人口不足12萬人,氣候寒冷不被人們看好。20年后,新首都努爾蘇丹已經成為了中亞最現代化的城市,人口超過100萬,成為哈薩克斯坦的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2005年,緬甸政府決定將首都從仰光遷移至內比都。分析人士稱,緬甸從沿海遷移到內陸是出于軍事防御上的考量。內比都比起緬甸更靠近內陸,更具有戰(zhàn)略安全的意義。
來源:國際金融報
千島湖新聞網 責任編輯:方志隆
最新播報
更多>>掌上千島湖
微千島湖
淳安發(fā)布
千島湖新聞
三分鐘語音版
千島GO購
媒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