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支持:杭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背心,有夏天穿的,有冬天穿的,春秋也有背心,總之,一年四季都有背心在人的身上。
夏天穿的背心是白細棉布織的,有圓領子的,有雞心領子的,早年能穿得起這類背心的人大約是一些干部、工人、老師。一件雞心領背心穿著貼身,外面披上件短袖的確良襯衣,要多涼快有多少涼快,也很神氣,衣袂飄飄,行走在大街小巷,鄉(xiāng)間山村,令人羨慕。農(nóng)民穿著麻布衣服,勞動在田地里,這種衣服也涼快,只是粗糙了些,顏色也不白,擦一把汗,皮膚有點痛。麻布背心很少見,一個村里只有那么一兩個人穿,六月日頭一曬,身體也烙上印子,脫了麻布背心,一件肉背心影子清晰可見,是勞動的記號。
中國的文化人,愛穿兩種背心,一種是毛背心,一種是藏在襯衣里的白背心。毛背心的形象不用說了,隨便看一部講述民國文化人故事的影視劇,里面都會有穿毛背心者。魯迅就是毛背心愛好者,他在收到許廣平為他寄的毛背心后,開心得像個孩子?;匦诺溃骸氨承囊汛┰谛∩劳?,很暖,我看這樣就可以過冬了,無需棉袍了。”而白背心,更是幾十年來文化人的標志性符號,電影《山楂樹之戀》《陸犯焉識》《唐山大地震》等電影里,都有出現(xiàn)。
背心的歷史可長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即有背心,不過那個時候不叫背心,而叫“裲襠”。你可以查一查《釋名·釋衣服》:“裲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還可以叫“兩襠”——前面擋住一片,后面擋住一片?!把o襠”是怎么發(fā)明來的呢?沒讀到過專門的研究文章,《樂府·企喻歌辭》有句:“前行看后行,齊著鐵柄襠?!笨赡茉醋怨艖?zhàn)場上士兵穿在身上,用來擋刀擋箭的鎧甲。想想這也真是腦洞大開,從堅硬的兵器屏障,到飄逸的貼身小褂,背心的變遷還真是讓人有點瞠目結舌。
古代,穿背心可不像現(xiàn)在這樣容易,有段時間,它竟然還是身份的象征。比如在清朝,有一種正胸處鑲嵌13顆紐扣的“巴圖魯(滿語勇士)坎肩”,只有朝廷要員才可以穿著。普通官員看著眼紅,紛紛效仿。到后來,便發(fā)展到了士兵人身一件。演清代的古裝戲,衙門差役,背心前后兩片上印有大的“勇”和“兵”字,老爺升堂,鑼鼓“吭哧吭哧”一響,“哈偶——”齊聲一吼,八個衙役背了刀,按兩排八字分開,威風凜凜。
唐高祖李淵還是背心的粉絲,《實錄》中有記載:“隋大業(yè)中,內(nèi)官多服半涂,即長袖也。唐高祖減其袖謂之半臂,今背子也。江淮之間或曰綽子。士人競服,隋始制之也。今俗名搭護,又名背心?!?/p>
文學圈里也不乏背心的愛好者,比如蘇軾就很愛穿背心,邵博在《邵氏聞見后錄》這樣寫道:“東坡自海外歸毗陵,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夾運河岸千萬人隨觀之?!薄芭氡邸?,應該是蘇軾穿著背心。落魄之日,蘇先生也僅能憑借一件背心自我安慰了。
那些年,穿一件一個字都沒有的白背心已經(jīng)叫人羨慕了。要是穿上一件正反面都印著如“淳安縣飲服公司”“淳安縣化肥廠”“淳安縣茶廠”“航運公司”等有紅字背心,那就是叫人仰視的。更了不起的是,白背心上印有“勞動競賽獎”“青年突擊隊”等字樣的,那一定會贏來人們敬佩目光。
現(xiàn)在,白背心少有人穿啦,代之興起的是皮背心,絲棉背心。背心的歷史也是社會進步的歷史,我想,此言不為過也。(王豐)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徐麗 徐滿萍
最新播報
更多>>掌上千島湖
微千島湖
淳安發(fā)布
千島湖新聞
三分鐘語音版
千島GO購
媒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