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應堅持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確保新聞信息來源真實可靠,新聞事實準確無誤。時事新聞編輯不僅要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義不容辭當好識假堵假的把關人,還要學會“望、聞、問、切”,去偽存真。
望:莫被誘人外表迷惑
假新聞往往聳人聽聞,頗具誘惑力,像大沙漠要變世界大墳場、科學家換頭手術成功諸如此類。這時,編輯應牢記:正確比速度更重要。2008年5月1日,某報刊登了一則頗為激動人心的新聞:日本東京為緩解人口居住壓力,要造高2004米的“超級金字塔”,可容納75萬人居住。但細讀之下,卻發(fā)現(xiàn)原來這“超級金字塔”還只是構想,而且如此之大,如果用現(xiàn)有的普通建筑材料建造,它的自身重量將超乎想象,很可能尚未建成就已經(jīng)坍塌。這則新聞雖不能稱為假新聞,但是言者姑妄言之,聽者姑妄聽之,決不能姑妄信之。
聞:重視新聞來源
就時事新聞來源而言,新華社無疑是最權威的新聞發(fā)布者。有時候國內(nèi)媒體會翻譯一些國外小報的報道,但其真實性往往要打折扣。2007年4月16日,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驚爆槍擊案,一名亞裔青年槍殺32名師生后,開槍自殺。當天上午,我們密切關注相關報道。10時許,我們在網(wǎng)上看到消息:行兇男子是一名持學生簽證到美國就讀的中國留學生,現(xiàn)年24歲。消息還說得有板有眼:他于2006年8月7日乘坐美國聯(lián)合航空公司的航班從上海出發(fā),在加州舊金山登陸云云。這則消息怎么處理呢?當時值班副總編注意到,刊登該消息的芝加哥太陽報只是家美國地方小報,認為不可信,堅持要等新華社消息。果然,后來美國警方公布,兇手是韓裔青年趙承熙。如果當時本報貿(mào)然刊登這則假新聞,那不是中國人自己向自己身上潑臟水嗎?
問:明察新聞細節(jié)
假新聞終究是假新聞,編得再有板有眼,難免露出馬腳,只要編輯煉就一雙明察秋毫的慧眼,就不難發(fā)現(xiàn)破綻。
北京電視臺播出《紙做的包子》的“爆炸性”新聞后,寧波幾家媒體紛紛轉載,但寧波晚報國內(nèi)新聞編輯卻發(fā)現(xiàn),新聞中講述的“紙餡包子”攤主稱,用這種紙殼加肥肉做出來的包子,比真正的肉包子節(jié)省了大量成本,一天多賺近千元。編輯分析,一家普通的小吃攤往往一天的營業(yè)額不過千來元而已,如此暴利,實在不合常理,便棄之不用。
批評報道不單要采訪鳴不平者,更要聽聽被批評者的聲音,這是新聞采編的常識,但卻常被有的媒體有意無意地忽略。國內(nèi)數(shù)十家媒體“中招”的“史上最惡毒的后媽虐童”新聞,通篇只有六歲女童丁香小慧的話語及病情描寫,缺乏小慧的父親、后母及其他不同的聲音,編輯只要稍具常識,就不難發(fā)現(xiàn)漏洞。但事實上,直至后媽跪地喊冤,警方發(fā)布案件事實通告,媒體才尷尬萬分地澄清事實。
切:問責傳假媒體
虛假新聞的存在是新聞界的恥辱。虛假新聞欺騙讀者,造成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也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但根據(jù)目前的法律法規(guī)、新聞紀律,對無中生有、胡編亂造的媒體和人員嚴肅處理,卻對轉發(fā)假新聞的媒體手下留情。
其實很多時候,編輯接觸到不合情理的新聞時,心里也有所懷疑,但往往時事新聞的當事人遠在千里之外,很難核實,更何況即使登錯了,對媒體及編輯本人一般也不會造成惡劣后果,編輯也就抱著僥幸心理,致使假新聞招搖過市,眾媒體紛紛上當。最后當某則新聞被證實為假新聞,轉載的媒體則將網(wǎng)站上相關頁面偷偷一刪了事,有的媒體也儼然以受害人自居,聲討制假者,絕少有媒體人自問自省,主動向讀者道歉。
只有對所有刊發(fā)假新聞并造成惡劣影響的媒體都問責處罰,才能起到警示作用,杜絕虛假新聞信息的傳播和蔓延。
?。ㄗ髡撸亨崑I敏 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寧波晚報編輯)
來源:人民網(wǎng)-傳媒頻道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信息發(fā)布:方耀
走向全媒體——千島湖傳媒中心十年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