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千島湖網 網絡支持:杭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許漢云
祈望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值此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祈望淳安教育在黨中央新的部署指引下,在淳安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全力托起淳安的希望。
1949年5月,淳安縣解放了,有1800余年歷史的淳安縣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70年中淳安教育可分為三個時期:一,1949.5—1966.5為17年的改造與振興;二,1966.6—1976.10為10年“文革”的沖擊與損失;三,1976.10至今43年來由改革開放帶動的崛起與騰飛。
新中國成立后十七年的改造與振興
舊中國移交給新中國的,是一個百業(yè)衰敗的爛攤子,教育事業(yè)也不例外。新中國成立初,淳遂兩縣共有小學650所,學生21075人,教職工1070人。淳、遂兩縣各有初中1所,合計學生1003人,教職工263人。小學大多是借用村里的祠堂,由政府撥款建校舍的很少。幼兒教育幾乎是零,只有遂安縣臺鼎小學附設幼稚園1所,其他類教育也幾乎是空白。
遵照上級關于對學校教育“維持現狀,逐步改造”和對教師“團結、教育、改造”的方針,淳、遂兩縣政府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改造和發(fā)展學校,對教師組織培訓,兩縣教育事業(yè)得到不斷發(fā)展和提高。據統(tǒng)計,至1965年,兩縣合計幼兒園5所,入園幼兒328人,小學上升至820所,在校學生達41216人,小學生人數比建國前翻了一番。全縣有完全中學2所、初中7所,在校學生3287人,中學生人數是建國前的三倍。辦起了農民教育、職工教育、師范教育、農職業(yè)教育、半農半讀的教育等,教育結構上有了很大變化。
新中國成立十七年中,淳安教育在發(fā)展與提高上有哪些方面值得點贊呢?
其一,在發(fā)展小學的同時,突出發(fā)展了中學教育。1955年,原遂安縣在汾口茅山新建汾口初中,以后還新建了東亭初中、安峰初中。1956年,原淳安縣新辦初中3所,稱淳安縣第二初中(唐村)、第三初中(航頭)、第四初中(臨岐),原威坪初中改為第一初中。1958年,原淳安縣又新辦梓桐、王阜、里商、文呂、富文、秋源、葉家、進賢8所初中。1956年,淳安初級中學和遂安初級中學都添設了高中班,這樣,兩縣不僅在初中教育方面得到了長足發(fā)展,也有了自己的完全中學。
其二,重視職業(yè)技術教育的發(fā)展。1965年,在里商、唐村、梓桐等20多個公社辦起了農中、職中和半耕半讀的耕讀小學。為了貫徹中央兩種教育制度,還將唐村初中改為半農半初中的試點學校。
其三,注重了教師的思想教育與業(yè)務培訓。1951、1952兩年,淳、遂兩縣中學教師全部參加華東革大浙江分校的學習,1952年,兩縣小學教師全部參加金華地委干校學習(歷時71天)。在業(yè)務學習方面,1954年,兩縣中小學教師開展學習蘇聯(lián)教育理論和先進教學經驗,推行凱洛夫的課堂教學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1957年,淳安還組織教師參觀團赴滬參觀取經。
十七年的教育中,最值得提出的是毛澤東同志于1957年為學校教育提出了“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次年,為了強化教育的政治方向和社會實踐,毛澤東同志又向學校提出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指示,后由中央文件發(fā)布定為“黨的教育方針”。十七年中,對學生的教育與評定一直依照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的“三好”標準來進行。
綜上所述,新中國成立后十七年的淳安教育是一個改造與發(fā)展均有成就、方向正確的歷史階段??墒堑搅恕拔母铩敝械?971年,在“四人幫”的把持下,拋出了一個所謂《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提出了兩個顛倒是非的“基本估計”,說十七年的教育戰(zhàn)線基本上是資產階級專了無產階級的政,是“黑線專政”;知識分子的大多數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產階級的,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是不顧事實的混淆視聽!
十年“文革”帶來的沖擊與損失
1966年6月1日,中央下發(fā)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簡稱“文革”16條)。在這個文件統(tǒng)領下,一場人們意想不到的十年“文革”出現了。這是一場逆歷史潮流、違背人民意愿的政治動蕩,它是拿學校教育與教師開刀的,因此對教育的沖擊特別大,帶來的損失也特別嚴重。它給淳安教育帶來哪些沖擊和損失呢?
一是嚴重挫傷了廣大教師的精神靈魂。1966年8月,全縣中小學教師集中在唐村中學學習“文革”16條,以批判修正主義為名,批判廣大教師。1968年暑期在縣城排嶺(中等)組織全縣中小學教師參加所謂第十二期“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學習,負責大會的領導中個別人以批判修正主義為名,大搞揪斗學校中所謂“牛鬼蛇神”,對廣大教師實行殘酷斗爭。中學教師中有兩名教師因經受不住斗爭而自盡(一名跳樓,一名跳井),在他們自盡后還要召開批判會。從“文革”開始,全縣各校都開展了大鳴大放大字報的揭發(fā)活動,矛頭指向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使廣大教師在精神上和靈魂上受到了嚴重的挫傷;
二是沖垮了學校黨組織。“文革”開始后,因以揪斗“走資派”為核心,致使全縣所有學校黨組織和縣文教局機構全部處于癱瘓;
三是學校秩序完全被打亂。學校一律停止招生,實行“停課鬧革命”,大批學生戴上“紅衛(wèi)兵”袖標走出校門進行革命串連;
四是盲目發(fā)展中學。初、高中猛增到84所,當時刮起公社“社社辦高中”風,新增完中10所,而對原來基礎最好的兩所完中和一所初中停止高中招生,將淳安中學改名為淳安縣工農兵學校,招收紅醫(yī)、機電等專業(yè)班;汾口中學改為汾口工農兵學校,招收農田水利、農業(yè)技術、畜牧獸醫(yī)專業(yè)班;將唐村初中改為唐村工農兵學校,招收紅師、紅藝專業(yè)班,致使這些學校在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后沒有高中畢業(yè)生參加國家的高考。1974年還不顧實際辦起了淳安縣鳩坑公社“五七”大學和汪宅公社“五七”大學。這種種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做法,致使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全面下降。
十年“文革”給淳安教育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回首往事,令人十分痛心!
四十三年中由改革開放帶來的崛起與騰飛
1976年10月,十年“文革”結束。1977年7月,鄧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而且自告奮勇抓教育和科技。在他的領導下,教育戰(zhàn)線開啟了一系列的撥亂反正,把“文革”中被“四人幫”顛倒的東西重新“反正”回來。1978年12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鄧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極其重要的講話,拉開了震驚世界的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從此淳安教育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淳安教育在改革開放的懷抱中從崛起到騰飛,自由翱翔,取得了一項又一項令淳安老百姓滿意的業(yè)績。
首先,奮力拼搏提升高考質量。鄧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后,作出的第一個重要決策,就是恢復停止10余年的國家高考制度。高考,是一個縣教育綜合水平的反映,是一個縣老百姓最為關注的一件事。我縣由于水庫形成等原因,在恢復高考的頭幾年,高考成績遠遠落在兄弟縣市的后面,教育的起點太低了。怎么辦?教育戰(zhàn)線的同志依據鄧小平理論,依賴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大氣候,通過自身的奮力拼搏,從低谷中走出,逐步走向輝煌,至1994年及以后,我縣高考成績躍居于杭州地區(qū)七縣市(含蕭山、余杭、臨安、富陽四區(qū))的前列,創(chuàng)造了讓淳安老百姓揚眉吐氣的大好勢頭。
其次,大力抓好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義務教育事關千家萬戶,事關國家發(fā)展,事關民族未來,是一項最大的民生工程。1985年,淳安縣政府制定了《關于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的意見》。從1986年開始全面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至1994年全縣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目標。1996年通過了省“兩基”(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組的評估驗收,認定為合格達標。
第三,協(xié)力建立起縣屬較為完整的教育結構。從1974年開始,將原唐村工農兵學校改為淳安縣教師進修學校,擔負培訓全縣中、小學教師任務,1979年9月,將學校從架子嶺遷至縣城,1984年經杭州市批準為享受中等師范同等待遇,進入21世紀后,學校又提升為教師進修學院。1984年起開設了浙江省電大淳安工作站(以后改為淳安電大)和高教自考工作站。上世紀末還開辦了淳安農技校、淳安技工學校、淳安職業(yè)高中,以后辦起民辦的淳安育才學校等。縣教育局專設了管理農民教育和職工教育的成教科。學前的幼兒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這樣,淳安不僅有中小學的基礎教育,也有成人所學的高等教育,不僅有普通教育,也有農職業(yè)教育、職工技術教育以及學前教育,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教育結構。
第四,致力于軟實力的提升。淳安教育的發(fā)展、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軟實力的強化。淳安的經濟硬實力比不上兄弟縣市,怎么辦?只得從強化軟實力上下大力、虛功實做。首先是下大力抓好校長培訓和教師培訓,這項工作與兄弟縣市相比都是很突出的,獲得杭州市先進。我縣的校長研修班被列為浙江省三個試點縣的領頭羊;其次是下大力抓好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這兩項工作都曾被評為浙江省的先進單位:再次是下大力引導校長和教師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武裝他們。同時抓好偉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學習與研究,這項工作同樣處于省、市先進行列,得到“中陶會”的首肯。
第五,全力推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國民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中央頒發(fā)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從“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辦出各自特色?!备鶕醒氲闹甘荆?997年縣教委下發(fā)了《關于全面推進我縣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實施意見》。幾任教育局領導對此抓住不放,開展大調研大討論,建立起素質教育管理、評估機制,開展了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第六,戮力打造省教育強縣,提升教育品位。2005年,淳安縣人民政府啟動了創(chuàng)建浙江省教育強縣工程。據1995-2004年數據,這時期新建校舍面積占2007年校舍面積的1/3,成為淳安教育史上校舍建設力度最大的時期。在教育創(chuàng)強活動中,完成了“高中向城區(qū)集聚、初中向中心鎮(zhèn)集聚、小學向鄉(xiāng)鎮(zhèn)中心集聚”的布局調整,統(tǒng)籌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協(xié)調發(fā)展。規(guī)?;藴驶霓k學思路促進了辦學效益和學校教育品位的全面提升,帶動了名師工程、素質教育提升工程,為打造淳安的品牌教育奠定了基礎。2018年6月,通過省教育督導評估組的評估,確認淳安縣為省教育基本現代化縣,這是淳安教育史上光彩的一頁。
“堅持黨對教育事業(yè)的全面領導”,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去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分析教育改革現狀時得出九條規(guī)律性認識的首要一條。總結七十年的淳安教育,讓人感悟到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堅定依靠縣委和縣政府領導來辦好淳安教育,縣領導對教育認識越深、措施越到位,淳安教育就辦得越好。這里筆者試舉近幾任縣委書記對教育的認識與采取的措施。2012年8月,時任縣委書記凌志峰在調研教育工作后指出:淳安教育是淳安蝶變的重要內涵,是蝶變的堅實基礎,是蝶變的強大智力支撐。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啟動創(chuàng)建省教育現代化工作。2015年9月,時任縣委書記朱黨其調研學校教育后說:沒有教育,就沒有一個區(qū)域的發(fā)展,教育是一個地區(qū)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基石,要認定目標,不斷努力,力爭全省一流、全市領先。2018年5月,現任縣委書記黃海峰在調研學校教育工作后指出:教育事業(yè)是全社會的基礎工程、民生工程、希望工程、文明工程。他要求各部門對教育做到“四個優(yōu)先”和“四個堅持”:一是要在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中優(yōu)先考慮;在政府財力投入保障中優(yōu)先安排;在各類人才建設中優(yōu)先研究;在社會先進榮譽褒獎中優(yōu)先弘揚。二是要堅持久久為功,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擔當;要堅持重點突破,全力實施“名校、名師、名校長”工作計劃,積極培育民辦教育品牌,打造鄉(xiāng)村教育特色;要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要堅持尊師重教,對教育要高看厚愛,造濃教育強縣氛圍。
2019年6月23日,中央發(fā)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我初讀這份包含6章26條的《意見》,認識到這份《意見》立足于中小學基礎教育、從理論到實踐透徹地闡述了黨中央對教育的殷切期望,體現了毛澤東同志早就指出的對學生教育要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體現了鄧小平同志強調的抓教育要從中小學基礎抓起的教育思想,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闡述的“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系統(tǒng)回答和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怎么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的新時代人民教育思想,是一份部署教育工作新時代、新?lián)?、新希望的號召書?/p>
千島湖新聞網 編輯:劉波 于一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