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來
日前,《今日千島湖》刊登一則消息《道路不用再“開膛破肚”·管道機器人顯“神通”》,說的是一臺機器人鉆進地下排水管進行修補作業(yè),從而減少了道路開挖,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這個解決道路“開膛破肚”的良方值得借鑒。
的確,在維修地下管道時,應推行非開挖技術,避免道路被“開膛破肚”,以降低對老百姓出行等方面產生的影響。
如今,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導致許多市政道路擴建、維修,以滿足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但是,相應的有這樣一些現(xiàn)象,道路建好后,由于管線改造或者維修需要重新布設,如通信管道安裝、自來水改造、電力線路安裝、雨(污)水處理等等。如果各個單位相繼挖掘道路,必然會導致路面千瘡百孔,即使是修復了,出行感受也會變差。
要想解決道路“開膛破肚”問題,筆者認為,要加強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籌安排、同步建設,并加強城市道路管線施工管理,以對公眾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減少道路挖掘的數(shù)量和頻率,塑造城市良好形象。
千島湖新聞網 編輯:劉波 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