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千島湖網 網絡支持:杭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姚偉明(左一)在現場辦公,幫助指導村民發(fā)展養(yǎng)牛產業(yè)。
林下經濟給久丟村村民脫貧帶來新希望。記者 程海波 攝
記者 程海波 通訊員 汪紅專 江曉帆
一個是“八山半水分半田”,一個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且立地相仿、林分相似,都有一座建設水電站新建的縣城,兩地間遠隔千里,卻因國家的一項重要扶貧開發(fā)政策而牽手,這便是淳安和劍河。
劍河縣位于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被稱為“仰阿莎故鄉(xiāng)”。仰阿莎,苗語的意思“水邊的小姑娘”,是千百年來流傳于劍河縣清水江河畔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但如今劍河仍是國家級貧困縣和貴州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至今年年底,劍河向脫貧摘帽發(fā)起最后的總攻,來自淳安的各類“支援隊”也紛紛進入“劍河戰(zhàn)區(qū)”,帶去資金、思路、人才、產業(yè)合作等強力援助,攜手齊力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
久丟村民燦爛的笑容
車出了劍河縣城,沿著清水江畔的S311省道行駛沒多久,就開始在崇山峻嶺間盤行。自淳安威坪鎮(zhèn)與劍河久仰鎮(zhèn)一年前結對,千里之外的威坪鎮(zhèn)人大主席余龍飛已經是第3次顛簸在這條崎嶇的山路上了。
“這次和第一次都是同威坪商會來幫扶,中間那次是利用職工貴州療休養(yǎng)空隙,帶鎮(zhèn)里的年輕干部一起來交流,感受劍河鄉(xiāng)鎮(zhèn)干部脫貧攻堅的‘作戰(zhàn)’精神。”交談中,余龍飛很習慣地用上了“作戰(zhàn)”一詞。為精準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劍河縣按鄉(xiāng)鎮(zhèn)建制成立了“戰(zhàn)區(qū)”,設有指揮部、作戰(zhàn)室、村攻堅隊等,在全縣拉開了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戰(zhàn)。
距離久仰鎮(zhèn)政府4公里外的久丟村,是威坪鎮(zhèn)結對幫扶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5年,一場大火燒毀了這個村的100多間房屋,導致80%以上的村民受災,威坪商會首筆幫扶款就用在為久丟村建一座消防池和把消防水管鋪設到全村每戶上。
“久丟村這一年多的變化還是很大的,村民在林下種植黑木耳的積極性很高,你們援建的消防池發(fā)揮了很大作用?!本醚鲦?zhèn)鎮(zhèn)長楊芳福笑著對余龍飛介紹說,在縣食用菌龍頭企業(yè)帶動下,久丟村新發(fā)展的70畝林下黑木耳,不巧趕上了連續(xù)三個月的干旱,消防池正好就成了林下噴灌的蓄水池。
在浙江打工剛回到村里不到一個月的楊光忠,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每天定時打開噴灌開關,為林下黑木耳基地里的菌棒補水。
“前兩天第一批木耳長出來,就采了一小捧,拿回去做菜,味道真好啊?!睏罟庵矣米龀鲆粋€雙手捧的動作開心地說道,長出來的黑木耳縣里的公司會包銷,賺來的錢也會按比例給村民分紅。此外,每天都有30多個村民在基地上干活,可以拿到一筆不小的收入。“有了這片黑木耳,久丟村脫貧摘帽就真實看到希望了?!?/p>
“通過各種對口幫扶,不僅僅讓我們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產業(yè)發(fā)展有了起色,還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這對貧困山區(qū)才是至關重要的?!本醚鲦?zhèn)黨委書記王家榮指著面前的黑木耳基地說,剛開始還需要干部上門去發(fā)動,以后就再不需要了。
話音還沒落下,林間小道傳來陣陣笑聲,十幾位苗族婦女說笑著從黑木耳基地收工回來,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越是困難,越要前行
“那些放養(yǎng)的黃牛還有什么問題?怎么過冬有解決方案了嗎?”問話的是淳安縣掛職干部、劍河縣委常委、副縣長姚偉明,高山之巔的柳川鎮(zhèn)小寨村柳落塘風雨長廊成了他和幫扶干部臨時的辦公地。
作為在扶貧一線攻堅的淳安對口幫扶劍河的前方工作組負責人,姚偉明自去年4月掛職到劍河后,大多數時間不是在山高谷深的公路上奔波,就是在貧困村走訪調研,幫助指導村里發(fā)展產業(yè),像這條海拔近千米、谷深路陡的“高山黃牛養(yǎng)殖帶”,姚偉明帶著幫扶的人不知道已經走了多少趟。
90后的劉靈敏是淳安縣農業(yè)農村局的技術骨干,到劍河幫扶掛職已經1年多了。從剛去時的白白凈凈到現在的又黑又瘦,從吃不慣到現在吃著咋啦菜、酸湯也津津有味,劍河朋友都說他現在成了地道的貴州人。
“我在這里每天都很忙碌,經常要下鄉(xiāng)調研和搞技術培訓,遠的鄉(xiāng)鎮(zhèn)開車要3個多小時,而且山路十八彎,每次我都有暈車的感覺。”劉靈敏說,劍河朋友非常熱情好客,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大家服務,雖然很辛苦但很充實。
“要脫貧,最關鍵的是要農民增收,將產業(yè)革命進行到底?!币ッ髡f,脫貧既要“輸血”,更要會“造血”,要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我們除了在資金和技術上給予支持之外,每個參與對口幫扶的人其實也在播種脫貧信念的‘火種’?!?/p>
距離小寨村不遠的巫泥村,村支書劉吉選如今每天都要到兩三公里遠的一片剛收割完水稻的田里去,那里放養(yǎng)著69頭黃牛,這是利用淳安幫扶資金建設的黃牛養(yǎng)殖基地,也是巫泥村脫貧的新希望。
“村民們對養(yǎng)牛這個產業(yè)現在很關注,也很支持?!眲⒓x遙望著坐落于對面山坡的巫泥村,滿懷期待地說,“再過2個月左右,大約有20-25頭黃牛就可以出售了,到時候村里35戶貧困戶就能拿到第一筆養(yǎng)牛的收入?!?/p>
如今,利用淳安幫扶資金建設食用菌、小香雞、高山黃牛、竹鼠等綠色農產品基地均已投產,部分農產品也通過各種銷售平臺進入到淳安乃至杭州的市場。
“這是一場與貧困決勝的攻堅戰(zhàn),越是困難,我們越要前行。”姚偉明意志堅定地說。
來源:杭州日報
千島湖新聞網 責任編輯:徐滿萍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