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千島湖網 網絡支持:杭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魯家田村,淳安縣最偏遠的行政村之一,藏在楓樹嶺鎮(zhèn)的山坳里。從杭州驅車來村里,需要近四個小時車程,其中還有很長一段盤山路。
張飛烽,是杭州市人防辦派駐魯家田村的“第一書記”。6月30日,張飛烽將他辦公桌的日歷翻到“九月”,畫了一個圓圈。這個大“句號”,是張飛烽結束兩年任期的時間。
無法想像告別。張飛烽平常每次回杭,都得“背”著村民,要不然,出村的路上甚至會上演“十八相送”。村民舍不得這個“第一書記”。
他究竟有何不同,為何讓村民如此不舍?“記者同志,我今天要對接粽葉基地,你先去村里轉一轉,我們一會再聊?!背跻姀堬w烽,“第一書記”就風風火火地“消失”在轉角的村巷里,只留下一個黑瘦精干的背影。
一肩擔當
修林道賣山貨,來這兒就是干實事的
梅雨剛停,魯家田村空氣里帶著清新甜潤的味道。在村西口的山林前,記者終于趕上了張飛烽。他正穿梭在一堆粽葉里。
“張書記,這次請來了五芳齋,你又‘幾顧茅廬’了?”站在一旁的村支委委員汪賢軍和張飛烽打趣,“上次,那個炒茶師傅就是張書記天天去上門耗來的。我都擔心他的面子用盡了……”
沒等汪賢軍說完,張飛烽就擺了擺手:“為老百姓辦事,不怕丟面子。”
張飛烽說得輕描淡寫,但實際上為了協(xié)調對接五芳齋粽子廠推銷粽葉,他請來多年戰(zhàn)友幫忙牽線,整整邀請了20多次,才請到了五芳齋的人到村里來。最終,村里的每噸粽葉價格增加了2000元,青葉價格每斤提高了5毛。
在張飛烽擔任“第一書記”前,魯家田村集體經濟負債150多萬元,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山貨賣不出好價錢。他上任后,不僅路通了,山貨也找到了銷路。這實實在在的變化,很多都是靠著張飛烽“丟面子”換來的。
“我們喜歡跟張書記開玩笑,但心里都明白他不容易。”汪賢軍說,村民們心里記得的都是他一次次為村子的奔忙和爭取。
村委會主任汪南洋最清楚張飛烽的執(zhí)著。由于沒有上下山的林道,村里荒廢了800多畝茶園。村民們反映了近20年,但村里根本拿不出70萬元的修路錢。
“長達半年時間里,張書記每周跑林業(yè)局、交通局等部門,從縣里跑到市里,磨著領導講村里的困難?!蓖裟涎笳f,一來一回十余趟后,終于爭取到扶貧資金修起了村里的林道。
翻開張飛烽的朋友圈,幾乎每條信息都在幫村民賣土特產。來魯家田村之前,他曾向家人許諾,半月回家一次。但兩年間,張飛烽一個月都很難回一次家。哪怕到了家,電話仍響個不停,都是為了村里賣山貨。
“我來這里,就是為了給老百姓辦點實事的。要是待了兩年,什么都沒干成,那有什么臉回去?”張飛烽最喜歡叮囑村民們一句話:“我是為你們服務的,歡迎來‘使喚’我。”
建立紅茶廠,請來師傅教授村民炒茶、與莫島蜂業(yè)聯(lián)合成立蜂業(yè)基地、請來技術員上村指導……去年,魯家田村集體總收入達46.79萬元,償還債務100余萬元。不怕“丟面子”的張飛烽,短短兩年內,幫助魯家田村摘掉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綠色發(fā)展新路。
沉入一線
一碗飯從村頭吃到村尾
兩里路,是張飛烽從村頭走到村尾的距離。一小時,是張飛烽吃完一頓晚飯的時間。
捧著碗從村東走到村西,這是張飛烽每天晚餐時最熟悉的路線。
下午5點多,張飛烽匆匆撈了一勺豆腐、夾了幾筷子茄子就往門外趕。記者跟著張飛烽的步伐,穿梭在狹窄的村道間。村民們看到他,臉上寫滿了熱情。“張書記,這點土豆你拿去吃”“家里剛切了西瓜,你進來嘗嘗”……張飛烽笑著一一打過招呼,有時會停下步來聊上幾句家常。
聽說我是省城來的記者,63歲的汪水根把我拉到一邊,開口懇求:“張書記為大家干了這么多事,你能不能向上級反映反映,讓他再多干5年?”
可就在兩年前,魯家田村人遠遠沒有這般熱情。張飛烽說:“他們認為我是城里來的大官,待不了多久就會走,一開始都不愛搭理我?!?/p>
想要推著村子向前走,首先就得走進村民的心。“后來,我就想了個辦法,吃飯的時候,一家一戶串門??吹轿叶酥埻肷祥T,漸漸地,很多人開始和我聊天了?!币宦纷咧?,張飛烽碗中的飯菜早已涼了,但他仍然沒有停步?!拔也环判囊粋€人?!惫樟藥讉€彎,我們來到村民汪本新家里,由于身體殘疾,老人常年臥床不起。
“飛烽啊,我身上臭,叫你不要總是來!”一見到張飛烽,汪本新嘴巴上雖然“埋怨”著,但笑意卻怎么都掩飾不住。
“沒事,是不是頭發(fā)又長了?我明天就來給你修修?!睆堬w烽熟練地扶老人坐好,自然地握著他的手。由于最近的理發(fā)店遠在20公里外的鎮(zhèn)上,張飛烽便主動攬起為村里200多位老人剃頭的差事,定期上門為老人剃頭?!疤觐^只是個形式,目的是拉近和村民的關系,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
走走停停,直到夜幕徹底合起,這頓長達一小時的晚飯才終于吃完。
那天晚上,記者問他:“為什么愿意如此傾心相待?”張飛烽望著遠處起伏的山巒,舒了一口氣:“老人守著大山,而我守著老人?!?/p>
對老人的守望相助,讓張飛烽迅速拉近了和村民們的心理距離?!昂芏嗾嬲睦щy是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呈現(xiàn)不出來的。只有真正走近他們,才能找準做好工作的點?!?/p>
曾經有老人向張飛烽提出,村里從來沒有娛樂活動。張飛烽連續(xù)組織了兩屆魯家田村“村晚”,人人皆可上臺。張飛烽心里有本明白賬:全村300多位留守老人中,25名老人條件最差,以低收入農戶和殘疾人為主。“他們就是我這兩年端著飯碗重點關照的對象?!?/p>
心懷山村
想讓百姓多些幸福的笑臉
“別看張書記這么好說話,但他也是有‘脾氣’的?!睂τ谕裟涎髞碚f,張飛烽上任后開的第一次大會,讓他見識到了“第一書記”溫和外表背后的決心與氣魄。
時間撥轉到2017年11月25日晚上8點,魯家田村召開第一次全體黨員大會。會議開始,交頭接耳之聲,依然不絕于耳。
臺上的張飛烽神情嚴肅,突然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我向大家鄭重地道歉,沒有把會議組織好,會議沒有準時開,會場紀律特別差?!?/p>
一言既出,臺下鴉雀無聲。會開完后,張飛烽總共約談了近十位黨員,有遲到的,有聊天的,有抽煙的,效果立竿見影。
為什么效果這么明顯?張飛烽笑著說:“因為我要立規(guī)矩的?!痹谒臓款^下,村里研究制定了村兩委的12項工作職責、5項議事規(guī)范和23項管理規(guī)范制度。很快,班子團結了,黨員隊伍管理起來了,村子的產業(yè)發(fā)展也開始走上正軌。
“黨組織是消薄增收的施工隊,黨組織書記就要當好施工隊長,黨員也要當好施工隊員。”張飛烽常對村里的黨員干部這樣說。
歸期將至,張飛烽的心里掛念著的是魯家田村的未來。在他看來,抓住綠水青山的發(fā)展機遇、找到特色產業(yè)的發(fā)展路徑,只是第一步?!奥浜蟮乃枷胗^念,是限制村子發(fā)展的‘命門’。魯家田村想要發(fā)展起來,就得不斷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最近,張飛烽就忙著為村里的綠茶和紅茶分別注冊“老樹浙綠”“狀元浙紅”兩個商標,翻村志想運營,忙得顧不上身體。
張飛烽患有強直性脊椎炎,掛職兩年間,時常半夜疼得睡不著覺。最近的一次體檢,張飛烽的不正常指標寫了有一頁紙?!搬t(yī)生和我說要好好休息,但沒來得及去復查?!?/p>
只是短短兩年的掛職工作,這么拼值得嗎?在這位2005年轉業(yè)的嵊州漢子的工作日志上,記者看到了這樣幾句話:我是紅旗下長大的農民,軍旗下成長的軍人,百姓的笑臉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是人民永遠的‘兵’?!笔冀K心懷軍人情結的張飛烽,一字一句說出了他的答案,“我對大山對農村是有情懷的,我的初心就是為老百姓多做事情,讓老百姓多一些幸福的笑臉。”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千島湖新聞網 責任編輯:姜智榮
最新播報
更多>>掌上千島湖
微千島湖
淳安發(fā)布
千島湖新聞
三分鐘語音版
千島GO購
媒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