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千島湖網 網絡支持:杭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屏門鄉(xiāng)供圖 |
余昌順
打開地圖,屏門的形狀什么都不像,南北偏長,略向西傾斜,如果一定要比作什么,我只能說似一張梧桐樹葉撕去了一半的樣子。在這一百六十三平方千米的地域內,有著密密麻麻的用綠色線條所標記的溪流,我數了數有四十余條之多。它們沒有規(guī)則,有南往北,有東到西,有西到東,最終走向還是西北至東南,這也是圭川溪的最終走向。這些形色各異、無規(guī)無則的溪流,除兩條小的流向域外,其余都流向了圭川溪。那兩條是域外溪的源頭,一條是瑤山云溪的源頭,一條是臨安大明山溪的源頭。那條由南往北的千畝田溪,在進入大明山時,形成了一個壯觀美麗的瀑布,大明山的景觀從千畝田消失處開始,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地理奇觀:一種是江南高山濕地,一種是奇松怪石。
這兩類景觀,尤其是像千畝田那樣的高山草甸在江南絕對是非常特別的,是不遵守江南山勢規(guī)矩的一種地理景觀。這可能是最大的無規(guī)則,大概它是對這方地理特點的一個解釋,一個活案例。圭川流域的地理特色,就是這樣無規(guī)無則,像一頭向往自由的巨獸又被圍在一定的空間里,壓縮成高山流水,那當然也是對無拘無束的向往。
千畝田與高山流水
千畝田對百姓是極具誘惑的土地空間,一千零五十畝的地方,偌大的一處平地,對缺田少地的屏門人來說,這是童話般的存在,怪不得一次次嘗試上去開墾農耕。但它的獨特地理根本不適合農耕。首先是它的海拔,有一千三百多米,最高處達一千四百余米,這樣高的海拔基本不適宜糧食作物生長,不適宜一般蔬菜生長。氣候條件也嚴酷,冬天一般比山下要低五至六度。其次是地理位置,它是重重山巒相互擠搡累積之地,離任何一個出口都遙遠又艱辛,是好多小流域的源頭。它離隱將有四十里路,離瑤山的天坪也小四十里,離臨安的大明山要近很多,但那是處陡峭嶙峋之地,很不方便;離天坪老庵基自然村,雖無那么遠,但那也得走三十里山崗,況且老庵基本身也那么偏遠。所以,千百年來,千畝田與隱將聯系最為緊密,但隱將去千畝田要跨三個水系,繞過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才能到達。
零點七平方千米,如此大的空間,讓人嘆為觀止。不是單純因為大,還因為奇特,在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山上,在這一帶缺少田地的地方有這么一塊平地,肯定是造物主的神來之筆。這是一處神奇的高山草甸,在這個群山綿亙不絕的地理空間,有著這樣一塊與江南地貌完全相反的地方,與屏門的山勢完全相反的地方,與山相反的小于十五度的地方。這種相反造就了地理奇觀。
人處其中,一眼望去,有著北方草原的遼闊,讓人一下想起“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廣袤蒼茫之感。在草甸上在濕地旁有席草、萱草、菖蒲、茭白等植物,在周圍還有無數的小竹子。這些植物包圍著一條小溪與濕地,小溪積聚了千畝田這方面積的雨水。但這不多的雨水形成了沼澤濕地,因為小溪的出口是一域石頭,高高壟起,像人工筑的壩,使水涵養(yǎng)在里面,形成了濕地地貌。這方小水其實是一個獨立的水系,因為再往前流就是一個高高的懸崖瀑布,足有四十米高。這懸崖割斷了水生動物的上下聯系,千畝田的水成了獨立的水。在這方水中有一種魚很特別,叫竹葉魚,形如竹葉,在這方水域游著。
千畝田只是屏門東北一角,是很小的偏隅,只占全鄉(xiāng)面積的百分之零點四三。更多的屏門與千畝田恰恰相反,這是由山組成的世界,真正的屏門,是山成堆、山擠山、山疊山的屏門,淳安沒有不山的地方,但屏門的山有其特別之處,那便是山多,山陡,山高,山在打架,山在糾纏。在這里有一個特別的規(guī)律,那便是沒有規(guī)律,既不奇形怪狀也不平庸稀常。每座山都是不一樣的存在,在屏門幾條源里穿梭,會覺得是:十里峽谷百里味。
金屏峽谷與村村相鎖
金屏峽谷是鄉(xiāng)里打出來的名稱。金是金陵,屏是屏前,意為從金陵到屏前這段較為原始的峽谷瀑布群、山澗溪流。水從高處而下,在茂密的闊葉林中,發(fā)出各種偶似千軍萬馬偶似嘈雜鬧市偶似輕輕耳語的聲音,在一個謐靜的空間突然一聲唿哨,難以判斷是林間的寂靜還是山澗泉水的歡騰。金屏峽谷在這個區(qū)域成了一個秘境,似乎上過鎖,被山鎖住,在屏前村的后面。
屏前村過去就是一個雙重相扣的好村基,村口有兩重四道東西走向的壟崗,外面一道相對松寬點,兩壟山從東西兩向綿延而來。在現在村莊的后面約一里處,是屏前村的老村基。老村基的正對面,有座山像一屏峰,這一“屏峰”是村里的特有標志,村莊在這屏峰前,所以叫屏前。
與這命名由來類似的村莊就是“屏門”,這既是村莊名又是鄉(xiāng)名。五百多人口的屏門以王氏為主,據《王氏宗譜》記載:此村有峰聳列東南面水口,頂平而四方,高而且正,系全境之壁障。文人賴毓秀名其曰“屏山”。不知何因,民國二十年(1931)將“屏山”改為“屏門”。我覺得這一改十分生動,這里是一扇門,整個屏門就是門里之地了,把屏門一鄉(xiāng)的隱蔽特點都概括進去了,全鄉(xiāng)除將坑外都在這“門里”。而這些小山村大凡都有相鎖的情況。
從屏門門外的將坑跳到最源頭的隱將。這里有八個自然村,整個流域就如同一個相對獨立的版塊,因為從秋源通往隱將的七公里路,大凡是峽谷,最窄處兩山高聳,看上去似乎相向傾斜,人走其間,好像在一個墻很高的弄堂里打轉。隱將周邊幾個小村都有“隱”的特點,像年川、三峰、黃家莊等,在大山里找它們好比面對一叢龐大的麥冬,掰開密密的葉子找到綠色的籽,頗費一番周折。相鎖得最有意思的村莊是潭上,村莊空間不算大,在一座半圓形的山麓,村莊沿山麓分布呈半圓形。本來村莊很是顯眼,偏偏在半圓的圓心處平生出了一座很有特色的小山,這山把村莊的主要部分給擋了,使村莊出現了隱約之感,似乎提升了品質,增添了厚度。
胡坑嶺與路過屏門
過去近半個世紀,齊坑還有一個地理優(yōu)勢,那就是剛好地處云嶺腳。云嶺是條又高又長的盤山公路,它跨越山脈連接流域。從威坪過王阜,再翻云嶺到臨岐、文昌甚至到杭州這么走,齊坑成了一個節(jié)點。今春這條去王阜的公路重新開通了,爬嶺改為穿山,因處在更好的位置,胡坑成了一個節(jié)點,更準確地說,是回到了節(jié)點。在過去不通公路的漫長歲月里,胡坑嶺曾是兩邊交往的主要通道。這樣一來,齊坑冷清了許多。更讓齊坑遭受冷遇的是,齊坑東北方向的高鐵,從大山的地心穿過,連露出地表讓齊坑一瞥的機會都不給。
高鐵在屏門境內還是有露出地表的,最明顯兩段在佛嶺后和堪頭的村口??邦^的村頭有一個新穎的牌樓,現在牌樓的前上方,是高高的高鐵大橋。佛嶺后和堪頭是相鄰的村,不過佛嶺后獨處一源,這條源叫儒山源。儒山源是條由南往北的源,跟屏門大多水的走向相反。
佛嶺后村是儒山源這一帶七八個村的中心村,處在儒山源與胡坑支流的交匯處。這個地方很有意思,兩水交匯切成三塊,這三塊里剛好有三座山,這三座山恰恰是沿順時針方向彎曲,感覺像風扇的三個葉子。三水也依山勢曲成相同的樣態(tài)。從東北方向綿延而來的那壟山有長長的尾巴,形成了一個圍墻,把村莊給半圍住了。所以從前進村,都要過這個嶺,這個嶺叫佛嶺。為何叫佛嶺,因嶺下有一廟,廟內供有一尊菩薩。
與儒山源垂直的一條小源叫胡坑源,是儒山源里的一條小支流,里面有一村叫胡坑。我要說的不是這個村,而是胡坑嶺。在這條小小源里,有著一條大大的嶺。大不是因為它高,恰恰相反,而是因為它不算高也不算遠,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主道,成了成千上萬人用腳步丈量的一條嶺,身影與腳步聲響動了幾百年。
千島湖新聞網 編輯:鄒楚環(huán) 王志仙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