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融媒體中心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或鏡像 網(wǎng)絡(luò)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luò)支持:杭州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
◆洪運生
早聽說十六都郭村橫溪源有一塘,叫“圣塘”,稱“人間第一泉”,名氣大得很,但一直無緣一睹其芳容。我常想:敢于叫“圣塘”、敢于稱“人間第一泉”的,肯定不一般,但又充滿不解,圣塘為何叫“圣塘”,“人間第一泉”能比得了杭州的虎跑泉?或許是山里人沒啥見過世面而夜郎自大的吧。
有緣一睹其芳容的是前幾年的夏季,我有幸參與“姜家鎮(zhèn)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來到圣塘,親眼目睹她那清麗的芳容,親耳聆聽了她那種種神奇的傳說,不得不由衷地感嘆:“圣塘”半點不虛,“人間第一泉”名副其實。
圣塘,坐落在姜家鎮(zhèn)郭村橫溪源赤城村石山底自然村東北側(cè)的來龍山山腳。來龍山怪石嶙峋,古木參天,遮天蔽日,山頂存“高廟殿”遺址,十?dāng)?shù)米高的峭壁上鐫刻有“人間第一泉”(直書)五個隸書大字,山腳石巖底部涌出多股清泉,匯流至內(nèi)、外兩塘。內(nèi)塘呈菱形,較大,面積有455平方米,一株千年古樟的巨大樹冠遮掩了半個塘面,塘中央還裝有噴泉;外塘呈不規(guī)則菱形,較小,也有269平方。兩塘四周均用塊石壘砌,東西兩側(cè)設(shè)臺階,周邊修筑水泥路面,內(nèi)外兩塘之間架以“圣塘橋”連接。塘內(nèi),池水清清盈盈,清澈見底,冬暖夏涼,甘甜沁脾,魚蝦戲鬧,荷葉搖曳,荷花爭艷,一幅勝景,美不勝收。
圣塘之所以敢稱“圣塘”,據(jù)傳是朱元璋開鑿的。
相傳,朱元璋帶義軍途經(jīng)橫溪源時正遇罕見干旱,別說田里用水,就是吃水也無處可取。為解決兵馬飲水和解救當(dāng)?shù)孛癖姡煸芭c軍師劉伯溫冒著酷暑到處尋找水源。他們見石山底的來龍山嶙峋的怪石,參天的古木,再仔細(xì)察看了龍脈山勢,斷定此處必有充足的水源,只是龍脈頸部生有爿巨大石龜,而龜頭恰恰鎖住了水源,必須劈掉龜頭才能使清泉噴涌而出。于是,朱元璋命士兵搭起劈龜臺,他手持圣劍,登上劈龜臺,焚香祭天后按劉伯溫指點的方位一劍劈去,頓時煙霧沖天,火光四射,“轟”的一聲巨響龜頭滾了下來,一連砸出七個深淺不等、大小不一的洞,剎時石巖下兩個又大又深的窟窿眼里噴涌出多股清泉,泉水很快涌滿了七個大小洞。后來,石山底人依七個大小洞修筑了七口塘,為紀(jì)念朱元璋造福當(dāng)?shù)?,將七口塘(后因村舍擴建,先后填掉了五口小的)取名“圣塘”,泉水稱“圣水”,譽為“人間第一泉”。
圣塘之水很是神奇。
神奇之一是,池水非但終年不涸,且水流量很大,既能解決石山底全村的生產(chǎn)生活用水,還能保證村東片全部農(nóng)田的灌溉。
神奇之二是,旱年不淺,澇年不渾。無論是大雨連連的汛季,還是干旱無雨的秋冬,始終保持相同的水位,不滿一寸也不淺一寸;不管是風(fēng)和日麗還是山洪暴發(fā),始終保持水清如澈,既不渾也不濁。
神奇之三是,如樹有根,水有源,圣塘之水流量那么大,旱澇如一,但誰也講不清其源在哪?有則傳說講,距石山底西北向約十里有個朱石村,兩村雖說有近十里之路,但僅一山一水之隔。某年,朱石村一農(nóng)婦在溪埠頭洗飯盆,被突發(fā)的山洪沖走,在深潭回灣的漩渦里直打轉(zhuǎn)。她趕回家叫老公拿了根帶鉤的長竹桿來撈,跑到溪邊卻不見了,總以為飯盆隨洪水漂走了。但過了幾年,奇跡出現(xiàn)了,這只飯盆竟然在圣塘里現(xiàn)身,有人按飯盆上的地址、姓名送還失主時,那農(nóng)婦想來想去怎么也想不通,直源大溪里的飯盆怎么能漂到橫源的圣塘里去?唯一的解釋是:大溪深潭與圣塘是相通的。但這畢竟是傳說,傳說當(dāng)不得真。
然而,圣塘之所以稱之為“圣塘”,泉水稱之為“圣水”,就是因為均沾上了高貴的圣上,且蒙上了神奇的面紗,這個緣由。
圣塘被譽為“人間第一泉”,除了沾上了圣上的霸氣和說不清、道不明的種種神奇外,文人墨客的贊頌也是重要原因。如清末一詩人到郭村瀛山書院游學(xué),當(dāng)他游覽了朱熹《觀書有感》中“源頭活水”的風(fēng)光后,慕名到橫溪源領(lǐng)略了圣塘的仙境勝景,不由感嘆而作:“瀛山西行石山連,試到人間第一泉。似此清濤方號醴,不輸活水自成川?!爆F(xiàn)代文人對圣塘也給予圣塘極高的評價:“石巖圣水,人間第一;景勝西湖,水過虎跑?!?/p>
至此,“人間第一泉”的美稱也有了出處。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余青青 王志仙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