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千島湖網 網絡支持:杭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余旻樟
“ ◇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禍福相依
◇全民支持防控,成為展示公民形象的最好詮釋
◇公民意識隨個體受教育程度提升,社會發(fā)展而增強
◇公民意識提升兩個層面:政府層面、公民個人層面
◇提升公民意識,破除不和諧聲音
◇堅定信心,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提升公民意識,沉著應對,通力決戰(zhàn)必將決勝”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fā)生都有其兩面性,禍兮福所伏,福兮禍所倚。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禍,禍的背后也許正孕育著福。
1月23日,武漢封城。雖然時值中國人最重要的節(jié)日春節(jié),大家仍然全力支持政府出臺的越來越嚴格的防控措施,每個中國人在此時此刻的主人翁意識不斷提升,相信政府,緊跟政府,“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成為展示中國人公民形象的最好詮釋。
在武漢,一聲令下,1000多萬人口的城市封城,最大限度遏制病毒擴散;全國各地的醫(yī)護人員毅然決然地成為最美“逆行者”,行使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越來越多的居民自發(fā)組成志愿服務團隊,用私家車運送醫(yī)療防護用品,接送醫(yī)務人員上下班。
在全國各地,“宅”字成為熱門字眼,每個人自覺進行居家自我隔離,喧鬧忙碌的街道村莊一夜之間仿佛按下了暫停鍵,但社會秩序井然;早就預訂好的婚宴撤了,早就安排好的出行計劃取消了,但是大家沒有怨言,自覺地把自己小家的計劃跟社會大家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一起,心心相印,共生共榮;公共交通停運、賓館酒店關閉,但疫情防控的運行卻更加緊湊高效,一批又一批的黨員干部、大伯大媽、青年人自愿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營造了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在疫情期間,口罩等防護用品市場供應不足,各地政府先后出臺了限量購買、預約購買等計劃性措施,雖然給居民帶來不便,但全國范圍鮮有囤積居奇、打砸哄搶等現(xiàn)象。
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社會治理竟然如此井然有序,很難想象這是在一個擁有14億密集人口的國家。即使在一些對中國持有不同政見的西方人也不禁使用了“空前全面”和“空前強勁”這兩個詞,對疫情防控效果給予積極評價。雖然政府的作用發(fā)揮是首要的,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很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公民意識正在不斷增強。
多年以來,我們習慣用人民、群眾、百姓等字眼,不擅長用公民二字,這也是跟我們國家法治體系不健全,法治國家正逐步推進相關的。公民與人民、群眾等表述相比,有很大的區(qū)別:人民是政治概念,群眾是人民的同義詞,泛指人民大眾;而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疫情伊始,全國人民上下同心,把作為公民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才有當前疫情防控的良好勢態(tài)。
公民意識是每個人對于公民角色及其價值理想的自覺反映,包括公民對自身的社會地位、社會權利、社會責任和社會基本規(guī)范的感知,還包括公民對社會政治生活和人們行為的合理性、合法性進行自我評判。公民意識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它是隨著個體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升而增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而增強。
1954年頒布實施的《五四憲法》,首次明確了中國公民基本權利義務的保障制度,這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第一次有了公民意識,是中國人真正站起來的顯著標志。黨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如何提高治理能力,其中主體之一就是公民的個體素質的提升,既要講權利,更要講義務,既要講利益,更要講責任。人民當家作主,不是政府代替人民當家作主,而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但是,人民怎樣才能真正當家作主,還需要當家作主的能力和意識,這個能力和意識就是公民意識。
公民意識的提升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政府層面,更加尊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武漢封城之后,各級政府把公開發(fā)布疫情信息工作做到了極致,建立了“捉謠”平臺,讓每個人都能夠在第一時間準確掌握疫情真實情況,避免謠言傳播和人心恐慌;政府及時介入打擊醫(yī)療用品制假售假、售賣野生動物等行為,穩(wěn)定了市場秩序;紀檢監(jiān)察部門第一時間對黨員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進行公開查處,讓干部群眾感覺到了正義正氣;對于病人救治、重點人群隔離、居民居家隔離等,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人道主義擺在第一位,讓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政府對公民權利利益的保護保障是認真和到位的。二是公民個人層面,樹立了更加科學合理的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到了個人幸福與國家命運休戚相關,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落實到每個人的言行中。
毋庸諱言,當前我們公民意識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叭瞬粸榧海煺D地滅”的傳統(tǒng)糟粕認識成為一部分人重權利、輕義務的狡辯借口,“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則是后來的人們對部分公民群體承擔責任義務意愿不足的形象戲謔。在這次疫情期間,也發(fā)生了些不和諧的聲音和現(xiàn)象。比如有一些人借機哄抬物價,三十元一只的口罩被人批為發(fā)國難財;極少數(shù)人對政府的管控措施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我行我素、任性等詞語成為他們素質低下的標簽;為了追求網絡點擊率和經濟效益,部分人利用自媒體平臺,制造、傳播謠言等。
抗“疫”是一場長期的戰(zhàn)斗。我們看到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迸發(fā)出的強大的動員和執(zhí)行力量,堅信必定能戰(zhàn)勝疫情。疫情也對社會心態(tài)是一個考驗——在災難發(fā)生時,社會能否處變不驚,公民能否沉著應對?福禍相倚,“險”與“夷”、“危”與“機”的相互轉化,歷史上很多國家都能在危機中把握機會促進發(fā)展。不管我們這個社會是否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不足,我們每個人只要堅守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再大的困難和災難我們都可以克服。
千島湖新聞網 編輯:徐麗 方志隆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