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支持:杭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村里還沒安上廣播,人們奔走相告。當時9歲的大伯已在家中分擔勞務,照看弟妹,并不知道這個消息在接下來的70年中會給他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個世紀初,8歲的爺爺跟隨著族叔一路逃荒到了淳安,在地主家牧牛為生。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幸而勤勞淳樸,開荒種地,四十幾歲上終于用兩擔玉米當聘禮娶了我奶奶,得以成家立業(yè)。那一年,一家五口正暫住在土改后空出來的泥瓦房中,爺爺站在分到的田地里頭是不是也是充滿了希冀?
1959年寒冬,大伯通過征兵,成為村里第一個新兵,被敲鑼打鼓送到文昌,接下來輾轉到了距離臺灣24分鐘船程的嵊泗島上駐扎。我不知道這個成長在小山村的羸弱青年是如何適應海島上肆虐的臺風和潮濕的空氣的。大伯驕傲地跟我說,1961年就在軍中入了黨。忍不住聯(lián)想他對著海風中飄舞的紅旗,大聲誦讀入黨誓詞的情形,那是怎樣神圣而莊嚴的一刻?
年代久遠的老照片上,星眉劍目的大伯已經(jīng)當了幾年班長。1964年3月18日,東海上的寒氣還沒散盡吧?照片上大家穿著厚厚的軍用棉服,照片上標注著“進島五周年淳友留念”。大伯剛收到家里寄來的全家福不久,當兵這幾年,家中又新添了老八老九兩個弟弟,家中人口多,村里還幫忙建了泥瓦房。生活依舊艱辛,可總也充滿著希望。
我的父親是老九,1983年正在杭州服兵役。照片上他穿著印有“蕭山武警”字樣的制服,一手持槍作瞄準狀,英姿颯爽。他的身后紅旗飄揚,可他不知道家鄉(xiāng)正在發(fā)生的分田到戶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變化。習慣每年春節(jié)在風車和儲米桶上貼上“五谷豐登”的大伯,一年比一年笑得寬慰吧?
自打有記憶以來,每年到了1月上,總忍不住盼望起大伯家的殺豬宴。如今食物早已不再稀缺,可傳統(tǒng)依舊在延續(xù)。這常常是比春節(jié)還熱鬧的家族團聚的日子,三代人聚到一起,熱熱鬧鬧。父輩們圍著爐子聊聊一年的得失,妯娌們在廚房忙碌,我們帶著各自的孩子湊在一起玩耍。廚房里端出大盆噴香油亮的土豬肉,大家圍著桌子照舊是要敬上大伯一杯酒。這種日子,大伯也會難得多喝上幾杯。父輩們常常聊幾句就開始憶苦思甜,感慨如今生活變化之大。
山川延綿,溪水悠揚,在幼小的大伯眼里是不是怎么看也看不到頭?走出大山,從軍東海,在招展的紅旗下誠摯地行著軍禮的大伯,是不是心中如潮水般澎湃激蕩?見識過波瀾壯闊后回到家鄉(xiāng),擔任村書記的大伯,是不是也滿是為人民服務的躊躇滿志?蓑衣草鞋一鋤一荷在自家田間地頭俯身耕作的大伯,又是不是想著愈加豐潤的生活心中充滿了感恩之情?總是習慣在年底的殺豬宴做東的大伯,看著濟濟一堂的晚輩,是不是心中恬然富足?
這70年間,潤物細無聲地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回溯時方才發(fā)現(xiàn)竟是這樣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的巨大變化。大伯今年79了,即將邁入耄耋之年,至今仍在田間勞作。腰不好,走路有些顫巍巍,我知道他不喜歡被人扶著,也只是亦步亦趨跟在后頭。他不擅長言辭,只是用自己的方式關心著晚輩,默默地看著世事變遷,提醒我們珍惜當下。我知道,是這70年來的山川歲月長,給了他挺直腰桿,堅守信念的底氣。
老家有一條小溪,被喚作太平源,沿著重巒疊嶂直至匯入千島湖。清澈的溪水里游弋著石斑魚,年復一年地見證著人們最虔誠的期許,寄托著人們最質(zhì)樸的愿景,吟唱著人們心頭最歡快的曲調(diào)。
愿山川歲月長。(余倩)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徐麗 徐滿萍
最新播報
更多>>掌上千島湖
微千島湖
淳安發(fā)布
千島湖新聞
三分鐘語音版
千島GO購
媒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