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千島湖網 網絡支持:杭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都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茶之所以被人們所青睞,因它不僅僅是一款極佳的飲品,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一種禮儀之媒介。
《禮記》:“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辈瓒Y,是古代中國的傳統(tǒng)婚姻習俗。不知是否受此影響,在家鄉(xiāng),至今仍保留要到路口去給“新客人”敬茶的風俗。所謂“新客人”,是指在女子新婚的第二天來看望她的娘家人。屆時,新婚夫妻二人要手端茶壺茶盤早早地在路口恭候,待“新客人”到了,便端起茶杯,恭恭敬敬地給“新客人”奉上茶水。請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禮節(jié),它貫穿于人們日常的行為禮儀之中,人們早已把請茶當作是對客人最起碼的尊重,譬如說我從小就知道的那些事。
在我很小的時候,農村能用上熱水瓶的人家很少,我家亦然。每當來客人了,祖母便會立刻坐到灶門前的灰缸邊,張羅著給客人燒水泡茶了。雖然那時的農村人夏天喝井水,冬天喝涼白開,但有客人來了,是一定要給客人泡茶的,因為,這是一種禮節(jié),一種關于茶的傳統(tǒng)禮節(jié)。
從那時過來的人,大多保持原來的飲水習慣,就如我年近九秩的老父親,不渴不思飲;渴了,倒一碗涼白開,一仰脖子了事,從來沒有慢條斯理品茶的習慣。如此,便是父親不懂茶的理由,從那時過來的人,不懂茶的,不止父親一人。
淳安作為茶葉的故鄉(xiāng),其歷史悠久,名聲在外。但在我的家鄉(xiāng)一帶卻不盛產茶葉,大多數人家只在山塢偏角種一點,到谷雨前后采摘、在自家鍋里炒制,不為別的,只為招待客人。為了防止受潮,一般都會用紙包裹好后放在煙囪上儲存。此法雖能防潮,但色、香、味卻都受到了影響。也有少數儲存得好的人家,會找一個干凈的壇子,底部墊以塊狀的石灰,石灰上鋪一層干凈的紙,再把包裹嚴實的茶葉放在上面,最后用油紙扎好壇口,蓋上沙袋。而我有一忘年交更是倍加細心,他茶癮大,喜喝濃茶,明前茶他不要,嫌嫩。到了春茶快收尾了,他會讓山里的朋友送來十幾斤高山茶葉,然后分裝在若干個玻璃罐頭瓶內,擰緊蓋,放入裝有石灰的大壇子里,隨用隨拿,不怕走風,到第二年的新茶又開采時,仍翠綠如新。過年的時候,他會招呼我去拿幾瓶,我也不會客氣。后來,我也學著這樣做了,真好。
很早以前,中國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但不知這位千古傳頌的神農帝可曾嘗過我們家鄉(xiāng)那既可清涼解暑、健胃消食,又可治胃腹脹痛的民間良藥“黃金茶”?
老家的山里有很多野生的“黃金茶”樹,小時候,我們這些頑皮的小孩常把“黃金茶”樹砍了當柴燒,這柴燒起來可好聞嘞,老遠便可聞到一股香氣飄來。每年的谷雨前后,村里都會有很多婦女背著背簍上山去采摘。近年來,由于普及了煤氣灶,已沒有人上山去砍柴了,山上的柴草樹木越長越茂盛,連上山的路都沒了,采“黃金茶”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但村里在縣城開酒樓的洪早蓮女士卻老惦記著那滿山的寶貝,每年都會請人到家鄉(xiāng)的大山里去采摘“黃金茶”,供酒樓招待顧客用,深受顧客喜愛。十幾年來,那飄著一股特殊香味的“黃金茶”,已成了顧客心里另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余書旗)
千島湖新聞網 編輯:徐麗 徐滿萍
最新播報
更多>>掌上千島湖
微千島湖
淳安發(fā)布
千島湖新聞
三分鐘語音版
千島GO購
媒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