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習記者王宸俊
瑟瑟的寒風、婆娑的細雨,偶爾夾雜著的點點雪子。在這樣一個寒意襲人的周末清晨,記者沿著蜿蜒卻平坦的村中小道,走進了浪川鄉(xiāng)芳梧村深處的方鼎生物科技鐵皮石斛基地。
無色、無味,從嘴入喉,只有一絲綿柔。來到基地,記者沒有急著去觀賞那一個個連綿不絕的大棚內(nèi)的小生靈,而是在王康經(jīng)理的招呼下,喝了一杯溫熱的石斛花茶暖暖身。“這個石斛花也要一起團咽下去,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王康看著杯中的寶貝,微笑著說道。
喝完石斛花茶,帶著滿滿的幸福感,記者與王康一起,準備去看一看那些“鮮活”的寶貝。剛走出兩步,便被水泥路上那一層黝黑的泥土顆粒吸引了?!斑@可不是泥土,這些是羊糞,前面那一片更細小的是蠶糞。這些蠶糞都是從浪川這個養(yǎng)蠶大鄉(xiāng)里的養(yǎng)蠶大戶那收購來的?!笨闯鲇浾叩囊蓡枺蹩涤植换挪幻Φ慕忉屍饋?,“這些糞便是經(jīng)過發(fā)酵的,所以沒有一絲臭味。這些可都是養(yǎng)殖石斛的上等肥料?!?/P>
繞開這些肥料,記者小心翼翼的向前走進了一個大棚。暖和!這是進棚一瞬間最直接的感受。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不見石斛,只見一張張厚被子懸于空中。俯下身子,終于在這些被子下方約20厘米處瞧見了一根根金貴的石斛。而又讓記者開了眼的是,這些石斛并不是種在泥土中,而是一堆堆碾碎了的細樹皮中?!斑@些樹皮可大有講究,都是我們從外地運來的松木皮,然后用機器按規(guī)格碾碎,形成專門的石斛培養(yǎng)介質(zhì)?!蓖蹩等缡钦f道。優(yōu)良的“土壤”、肥料,加上浪川的空氣、水質(zhì),才有了石斛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
“我也想出土地合伙,該具體怎么操作?”走出大棚回到辦公地,記者遇到了芳梧村一位村民前來詢問合作的事項。原來,2014年,方鼎生物有限公司與芳梧村的村民合作,村民出地,公司負責出種苗、做技術(shù)指導,成熟后回收按比例分紅。這一舉措雖然還沒有帶來直接效益,可隨著石斛兩年的生長期一到,屆時,合作的村民將會有較高的回報。為趕上這趟致富的列車,這位村民也急急忙忙的趕來了。
除了與村民合作外,方鼎生物下一步將做好石斛觀光園建設,并將餐飲、旅游融入其中,從而進一步吸收閑散勞動力?!扒皟赡?,我們光勞務工資就付了200多萬。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基地建設、產(chǎn)業(yè)建設帶動更多周邊的百姓致富,這也是我們作為一個企業(yè)的責任。”王康的話語間透著一股勁兒。
編輯王建才程就
鄉(xiāng)鎮(zhèn)概況
鄉(xiāng)村旅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