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照耀在中洲鎮(zhèn)中洲村,街上一個來料加工點內,縫紉機“咔咔”地敲出節(jié)奏。鋼針過處,流散出一片比陽光更明媚的色彩。
從基本成型的布料看來,是一件件絢麗的長裙。隨手提起一件,往身上一比,長裙擺一直拖到地上。管理員翁來鳳笑了:“這是出口國外的連衣長裙,那邊人長得高大,裙子也又寬又長?!?P> 這個來料加工點的創(chuàng)辦人是土生土長的中洲人程有建。程有建早先在海寧打工,后來跟著一位朋友跑起了來料加工,一做就是十幾年。他注意到,農閑時節(jié),家鄉(xiāng)有不少富余勞動力,自己有資金和經驗,為什么不利用起來呢?
在鎮(zhèn)政府的協(xié)助下,程有建從前年開始起步,陸續(xù)在中洲鎮(zhèn)中洲村、霞坑村、徐家村等地開辦了四個加工點,培育二級經紀人五個,帶動農戶致富60余人。最近,他又在汾口鎮(zhèn)新開設了一家加工點。
程有建借助自己的老關系,很快把這幾個來料加工點搞得紅紅火火。裁剪好的布料從海寧運來,分發(fā)到各個加工點。長裙制作工序簡單,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工資也不低,這吸引了不少村民。
汪衍花原本在家務農,去年三月開始在中洲村的加工點上班?!拔冶緛硪稽c都不會,可是這個做起來挺容易的,我學了一個禮拜就掌握了,現(xiàn)在一個月能做60件吧!”她說:“我們做的衣服銷路特別好,聽說有些國家天氣熱,一年四季都穿這種裙子。”
在中洲村的二十多位巧手女工中,汪衍花的動作并不是最快的,這里效率最高的女工每月能做出80件。平均一下,每人每月大概做50件左右。這樣算下來,程有建的五個加工點,每個月出口裙裝的數(shù)量就有兩三千件。
每做一件裙子,女工可獲得兩塊三的工資。翁來鳳說,這工資可不低了,去年一年,程老板發(fā)放的工資就有100多萬,隔壁村、附近村的不少村民都想來做呢!
程有建開設來料加工點,為家鄉(xiāng)百姓搭起了致富橋。他告訴記者,自己的來料加工場地小、資金有限,希望能獲得更多的政府支持,把產業(yè)做大,帶動更多老百姓致富。(記者 郭楠)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葉青 方耀
三農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