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漠川村只要一提到王大偉,大家都會這樣說:“他可是村里大名鼎鼎的專業(yè)制茶大戶,人很勤勞肯干,制茶手藝很好,他炒制的千島銀針可香著呢!”
來到王大偉的制茶車間,一股茶香撲鼻而來,記者看到他正在用機器炒制銀針茶,墨綠色的銀針茶不停地從機器里灑落到簸箕上。王大偉說,制造銀針茶,不同于其它綠茶一芽一葉或者兩葉,它只嚴(yán)格選取上好的單芽,由于銀針的單芽特別鮮嫩,所以制茶工序很講究,要經(jīng)過殺青、烘青、理條、整形、焙干、提香等工序才能完成,完成之后的千島銀針成品茶,形狀美,條形挺直,泡出來的茶才能色澤溫潤淡綠,香氣輕柔淡雅而持久。
說起王大偉的制茶手藝,還得從2000年開始說起。那時候,漠川村及周邊的村莊有很多人種銀針茶,可就是沒人會制茶的工藝。一到采茶季節(jié)都是請浦江人到村里收購茶葉制銀針茶,浦江人雖然用機器制茶,也需要請人幫忙。王大偉覺得這是一個學(xué)習(xí)制銀針茶的好機會。在給浦江人制茶的時候,王大偉非常認(rèn)真地向浦江人學(xué)習(xí)銀針茶制造工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會虛心請教師傅,有時為了一個制茶工序,自己研究到半夜,漸漸地王大偉掌握了一些制茶技術(shù)。
2003年為了方便村里及周邊的茶農(nóng),王大偉投資了2萬元買了4臺制茶機,開始獨立制銀針茶。經(jīng)過不斷的努力,王大偉還創(chuàng)造了新的工藝方法,制出來的銀針茶外觀更美、香味更持久。同時,王大偉還種植了一畝半的早生良種茶做試驗。由于王大偉制出的銀針茶品質(zhì)好,味道香醇,受到了許多客戶的青睞,第一年獨立制茶就獲得了兩萬八千元的效益,比給浦江人制茶,收入整整翻了一倍。嘗到甜頭的王大偉2005年再次投資4萬余元,新建廠方41平方米,并增加了兩臺制茶機,以滿足日益擴大的生產(chǎn)需要。
隨著漠川村及周邊村莊不斷地擴大種植早生良種茶規(guī)模,王大偉的制茶廠也是越辦越紅火,每到采茶高峰期,都要請人過來幫忙。2008年王大偉又新增了兩臺制茶機,實現(xiàn)了從“打工仔”到制茶專業(yè)戶的轉(zhuǎn)變。目前他炒制的銀針茶暢銷千島湖鎮(zhèn)、桐廬、新安江等周邊縣市。
勤勞肯干、勤心專研的王大偉還打算在2010年,打出有自己商標(biāo)的特色品牌,讓更多愛好喝茶的茶友能夠品嘗到到他的銀針茶。(見習(xí)記者 義永華 通訊員 邵紀(jì)明)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鄒楚環(huán) 方耀
三農(nóng)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