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簡介:瑯坑源村,坐落在瑤山鄉(xiāng)西部的山谷中,該村由原來的南川、瑯坑和四聯(lián)三個村莊合并而成,全村共有446戶1649人,下轄16個生產隊。該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山核桃,年產山核桃生果6萬斤、干果1萬多斤,是有名的山核桃盛產地。另外,該村的一大特點就是橋多,各種各樣的橋梁橫跨村溪,成為了一道別樣的景觀。
家傍綠水,幽谷藏村。受到地理條件影響,淳安縣大多數(shù)村莊都有類似的環(huán)境,往往是村中夾溪,溪流兩邊是山谷,而村落就建設在山谷兩邊?,幧洁l(xiāng)瑯坑源村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4月下旬,在瑤山鄉(xiāng)政府干部和該村村支書方才喜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該村。
有溪流就有小橋,瑤山鄉(xiāng)瑯坑源村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橋非常多。
當汽車接近這個被綠色包裹的村莊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質樸的古橋。這座石橋橫垮溪流兩岸,橋身上爬滿了深綠色的藤蔓,橋下則流動著清亮的溪水。同行的干部笑著說:“這是村子的第一座橋,你可以試試看,能不能數(shù)清楚全村一共有多少橋!”
“1,2,3,4,5,6,7……”當汽車駛入村子后,眼中忽然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水泥橋闖入眼簾,還沒數(shù)清楚,汽車來了一個拐彎,眼前又出現(xiàn)了一大片水泥橋,根本就數(shù)不過來!在記者的再三追問下,招架不住的書記終于說出了確切的數(shù)目:該村共有67座橋!
“大概是從2000年開始吧,村里的橋就像雨后春筍,一下子多了起來。”村支書方才喜說,村民們的經濟條件好了,橋建得就更快了,現(xiàn)在很多村民甚至是先建橋、后建房,房有多大,橋有多寬、橋比房造得還好?!皹蚨嗔?,不僅村民出行方便安全,而且還節(jié)省了宅基地,還可以增加村民之間的溝通,促進了和諧,真的是一舉多得的好事?!狈綍浫缡钦f。
如今,瑯坑源村的橋早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功能,開發(fā)出了許多新的用途。在干凈整潔的橋面上,可以曬谷子、晾蔬菜,可以停汽車、開小商店,還有的村民則習慣在橋上曬曬太陽、聊聊天,興致來時,便叫上三五個鄰居,手持二胡、笛子、鑼鼓等樂器,吹吹打打,個個自得其樂。
因為該村的橋多,去年行政村規(guī)模調整時,該村曾想把村名改為“百橋村”,但是因為上報時間遲和地名容易混淆,縣地名辦沒有通過。說到這,該村的許多百姓都覺得有點惋惜。
“我們村子有三大特色,一是橋多,二是來料加工做得好,三是山核桃聞名?!贝逯讲畔哺嬖V記者,行政村規(guī)模調整后,村子變大了,現(xiàn)在整個村子擁有8000畝以上山核桃,山的兩邊都是山核桃樹,去年該村就有3000多擔山核桃(干),村里90%以上收益就靠山核桃,光這方面的收入就達6868元/人。
“聽說去年山核桃的病蟲害比較厲害,今年的情況如何?”記者問。
“今年的病蟲害總體并不厲害?,F(xiàn)在山核桃病蟲害主要是防治花蕾、干腐、蚜蟲等病蟲,今年4月16日17日,全村村民用了大概兩天時間,噴灑‘敵敵畏’。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會自發(fā)去治樹,而且鄉(xiāng)里到村里搞農培已經有許多年頭了,大家都熟門熟路的?!贝逯讲畔舱f,“除了山核桃外,村民的來料加工也搞得不錯?,F(xiàn)在我們村子已經有了4個經濟人,4個來料加工廠,其中三個手套廠、一個針織廠,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另一條路子?!?/P>
在村中古色古香的方氏宗祠旁,記者遇到村民方樟林。這位村民拉著記者,很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這祠堂的歷史。他頗有感慨地說,這座有300多年歷史的祠堂是祖先到這里定居不久后修建的,到了100年前,因家族鬧矛盾,最終分成了上下兩個村子,去年行政村規(guī)模調整了,里外兩個村子又并成一起了,大家原本就是一家人嘛。 (記者 方俊勇 文/攝)
責任編輯:王建才 葉青
三農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