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千島湖網 網絡支持:杭州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章建勝
歷史遺跡
(一)萬壽橋
萬壽橋,原名橫沿橋,又稱“萬歲橋”。架設在武強溪橫沿段水面最寬闊處,是連接橫沿大街和街北橫沿直街及栗園諸村的重要通道。據考證萬壽橋是原遂安最長最寬的木橋,有遂安第一木橋之稱。該橋的橋柱用粗壯耐腐的松木做成,橋板用堅固耐磨的老杉樹并鋪而成。橋柱之上一共鋪有36片大橋板,每塊橋板長4米、寬2米,全橋總長140米。橋梁結構科學合理,橋柱和橋板相互之間用鐵索環(huán)緊緊相扣,即便遇到特大洪水把橋沖塌了,鐵索環(huán)仍舊會緊緊扣住橋柱和橋板,使它們不至于被水沖散流失。一般年景的洪水如果沒有漫過橋板,此橋便不會倒塌。所以萬壽橋比一般橋使用年限都要長。
為什么把這座橋取名為萬壽橋呢,說來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據民間傳說,元末安徽鳳陽人朱元璋舉兵起義時,曾率部隊數次轉戰(zhàn)于淳遂城鄉(xiāng)一帶。其中兩次遭遇數倍于自己的敵軍追殺,險些喪命。一次是追兵追到了遂安橫沿鎮(zhèn)所屬的十一都與九都交界的樓底小溪的石拱橋旁,情急之際朱元璋只得偷躲在這座石橋上的拱洞內未被發(fā)現(xiàn),從而免遭敵兵殺擄。事隔數月,朱元璋兵敗又被敵軍追殺,退至橫沿鎮(zhèn)武強溪北岸,敵兵步步緊追,離朱元璋已經不到百米,當時正值梅汛,傾盆大雨不停地下著,洪水暴漲。洪水即將漫過橫沿橋的橋面,整座橋已經搖搖晃晃,隨時可能倒塌。朱元璋不禁仰天長嘆:“天滅我也!”無奈之際只好與數十隨從冒死越橋向南岸逃去。說來也奇,這時暴雨突然停止,洪水降沉,朱元璋等人安然過了大橋。
此時敵兵也追到了橋上,正當他們追至橋中間時,突然間又天昏地暗,雷聲大作,狂風巨浪鋪天蓋地而來,木橋瞬間轟然倒塌,橋上的敵兵全部被滔滔巨浪吞沒。朱元璋見此喜極而泣,大聲高呼:“天助我也!”后來朱元璋滅元興明,得了天下,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并沒有忘記救了他性命的這兩座橋,于是傳下圣旨,誥封樓底石拱橋為“高橋”,賜封橫沿橋為“萬壽橋”,寓意大明江山步步登高,皇恩浩蕩,萬壽無疆。從此以后,這原先名不見經傳的橫沿鎮(zhèn)上的兩座橋便聲望大增,遠近聞名了,因此,當地人對這座木橋,特別的崇拜,說這橋是救過了皇帝性命的橋,干脆就叫它“萬歲橋”好了。
(二)揮揚亭
清順治年間,揮揚莊(即橫沿老村)姜姓族長姜應華(歲貢生,當地名望)邀請本村姜、余兩姓族人商議,為了方便武強溪兩岸過往路人歇腳,決定共同集資在武強溪萬壽橋南頭修建一座涼亭,并以村名代之曰:揮揚亭。該亭建筑風格比較獨特,分為上下兩層,乍看像亭的模樣,細瞧又像樓的架構,給人以似亭非亭,似樓非樓的視覺享受,確是難得一見。亭底層南北兩向的亭門構思也頗巧妙,一改傳統(tǒng)的長方形門模式,而用歐式的圓拱形門取代。底層東西兩面墻壁上,各開有一個相互對稱的直徑1米左右的圓形窗洞,跟南北兩向的圓拱形亭門相輔相成,顯得別具一格、典雅大方。亭內座位全為長條形固定木凳,可供二三十人休息。亭中央立有圓形石桌一張,桌旁配有四柱圓形石磴,石桌上面畫有象棋盤,供棋藝愛好者下棋休閑。
整座亭子的外壁全部用丹漆涂刷成朱紅色,顯得金光燦燦、華麗堂皇,因此人們又稱該亭為紅亭。亭底層兩側有十九級茶園石鋪設的石階。上層建筑格式與底層風格迥然不同,但見頂層四周都是由向外挑出的陽臺連通而成,陽臺寬1.5米,高1.3米,回廊長約22米。陽臺和外圍護欄全部用硬雜木制作而成,用桐油清漆涂刷過。這樣的陽臺回廊結構極大方便了游人們全方位觀景,成為極佳的觀景臺,這里既可遠眺武強溪兩岸郁郁蔥蔥的青山綠水,也可近覽阡陌縱橫、炊煙繚繞、雞犬相聞、生機盎然的田舍風光,更是觀賞旭日東升、斜陽晚霞的最佳去處。
頂樓內擺有長桌、方桌、竹椅、方凳。案桌上還放有文房四寶,在這里既可約好友閑聊敘舊、品茗交流,亦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好場所。頂樓北向的兩根廊柱上就留下了一位路過秀才的墨寶:“亭立橋畔,躍上亭頂覽旭日。水注溪中,潛入水底撈夕陽?!奔毱分?,不難體味出撰聯(lián)者高遠之意境。
(三)余氏大宅院
余氏大宅院位于橫沿后村街,建造年代跨越明清兩個朝代,是橫沿余氏族人后裔所建。該宅院群占地面積約十五畝,建有四座堂前帶一天井的二層樓屋十六幢,四縱四橫排列成方形的四個單元,總建筑面積約四千多平方米。房屋一律坐北朝南,每橫每排的四幢房屋以寬兩米的小巷相隔,每豎排的房屋之間鋪有鵝卵石墊底的道路三條,道長七十米,寬三米,道路兩邊有排水陰溝。每幢房屋的正大門朝路而開,東西兩家大門恰好相對。三條道路的最南端都建有拱型大宅門,大宅門頂端懸有“余府宅院"四字的石雕匾額,顯得古樸典雅、氣派非凡。
該宅院群最前面的四幢房屋結構跟后面的房屋結構有很大的不同,每幢房屋內都有一個面積達一百二十多平米的庭院。庭院內花圃、曬坦、雜房、水井、洗衣臺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可以說是該宅院群內的頂級豪宅了,這在遂安山區(qū)的農村里是少見的。為此,曾有人以這樣的詩詞贊美:“青磚砌起馬頭墻,黛瓦飛植格子窗。斗拱牛腿撐華梁,粗柱磐石氣勢壯。天井開于屋中央,通風透光夠亮堂。前廳后室兩向廊,四水歸堂多寬敞?!边@樣日照充足、空氣流通、生活便利,溫馨舒適的房子真是不可多得的宜居華堂。建新安江水庫,大水淹沒橫沿時,余氏大宅院亦被拆除。
(四)胡氏大宅院
胡氏大宅院是遂西巨富胡宏生的私家宅院,位于橫沿大街中段,建造于清朝至民國期間。整個宅院占地面積二十余畝,建筑面積七千多平方米。宅院內共有各類建筑三十余幢,分為店鋪作坊、排屋住房、花園別墅和倉庫雜房四大塊。
店堂作坊和排屋住房一式徽派建筑風格, 高昂的馬頭墻,飛翹的檐角,烏黑透亮的店鋪大排門,配以黃銅鑄就的虎頭大門環(huán),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給人以一種古色盎然的美感。店面商號的匾額和招商廣告的金字招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顯示著百年老店久盛不衰的榮耀輝煌。懸掛于檐口之上的布幡彩旗和大紅燈籠隨風飄蕩,顯得格外明快典雅。
宅院內有大小花園兩座,面積近三畝?;▓@布局頗具匠心,亭臺閣樓錯落其間,曲徑通幽,別有情趣。奇花異草四季如春,荷蓮魚池相映生輝。人們置身于這花樹草叢中會感覺憂愁頓消、心曠神怡。宅院內各類作坊、雜房、倉庫等生產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最值得一提的是那幢掩映在花叢樹下的別墅洋樓。其建筑風格可謂是推陳出新、中西合璧,既有微派風格的古樸莊重,又帶歐式建筑的典雅浪漫。例如大門和窗戶均為歐式的圓拱形。二樓的梁柱和花撐上雕有花鳥圖案,卻是典型的中式風格,雕琢件件精細,形象個個逼真,處處顯示出微派木雕巧奪天工的高超藝術。樓頂四周設有挑出的陽臺,樓頂中央部位建有一座小巧玲瓏的歐式小閣樓,顯得格外耀眼。該大宅在建新安江水庫時,亦被拆除。
(五)蔣公館(紅樓)
蔣公館(紅樓)是橫沿鎮(zhèn)蔣家村人蔣孝先所建。蔣孝先民國時曾任淳安縣港口警察局長。該樓位于橫沿大街北端,墻壁全部用丹砂涂成朱紅色,所以人們稱它為紅樓。紅樓宅院占地約六畝左右,有主樓一幢,廂房兩幢,雜房十數間,還有花園菜地等附屬設施。主樓坐東朝西,磚木結構,三進四開間。進深十六米,寬十二米。兩層樓,樓下層分前廳、正廳和后堂三部分。各廳堂之間有一大天井和一小天井相隔。樓上層為臥室、客廳和辦公室,樓南北兩向建有露天陽臺。站在陽臺之上向外瞭望,可見青山蒼翠、碧水環(huán)流、阡陌縱橫、茶桑叢叢、民居農舍,山鄉(xiāng)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該宅院最具特色的是花圃,花圃內奇花異草品種繁多,灌木盆景造型各異,一年四季,季季花香不斷。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花圃四周那數十株桂花樹,每逢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秋風送爽時節(jié),正是桂花相繼開放的時候,伴隨著陣陣微風的吹拂,武強溪畔、橫沿街上、湖田畈里、滿村漫野到處可聞到濃濃的桂花香。最先登場的是丹桂,隨之飄香的是銀桂,最后壓軸的是金桂。整個桂花開放期從開苞初放到桂花盛開再到花謝花落長達一月之久,沁人心脾的濃郁花香,著實令人難以忘懷。
解放后,紅樓作為遂安縣第三區(qū)(橫沿區(qū))公所的辦公場所,一直到建新安江水庫,才將蔣公館拆除。
(六)胡氏宅院井
胡氏宅院井,是遂西首富、徽商胡宏生商號獨家專用的水井群。首井始建于清初,到了清末民國時期一共建有六口水井。水井群位于橫沿大街胡氏宅院內,井水深六到八米不等。圓形的井臺上裝有汲水用的轱轆,只要擺動木軸把手,升降井繩,就能非常方便地提取井水。全商號五六十口人的飲用水、生產生活用水全靠這六口井提供,足不出戶即可滿足用水需要,非常方便。
有趣的是,對于井水的使用,該商號老板立有特別的規(guī)矩,凡商號內師傅、伙計、雜工一應人等必須遵循專井專用原則。根據這條原則老板特意把水井編號,以便分類使用。建在廚房的1號井,專門用于燒茶、煮飯、炒菜,是飲用水井。建在作坊內的2號、3號井專門用于釀酒、制醬、制造糕餅糖果,是食品加工用水井。建在雜房和菜園的4號、5號井,用來漿洗衣物、澆灌蔬菜和牲畜飲用,是生產生活用井。6號水井則建在中藥房外,專門用來煎制中藥湯劑。
上述分類用水的措施能有效地把飲用水跟生產、生活用水分開,這就完全避免了多水混合給井水帶來污染的風險,更好保障水源清潔,有益身體健康。百年以前的先人就有這樣的環(huán)保眼光和科學的用水觀念,實在罕見。胡氏先輩這種合理用水、健康用水、環(huán)保用水的理念和作法確實值得我們后人反思、借鑒和效仿。
千島湖新聞網 編輯:王筱倩 姜智榮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